cover_image

周蓉蓉教授:共同参与、联合用药,全面优化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

绿医天地 绿医天地
2021年02月19日 06:00



肺癌脑转移患者如何科学管理?放疗效果如何提高?



脑部是肺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疾病全程均可出现,发生率约为20%-65%[1]。肺癌患者合并脑转移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为优化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学界有幸邀请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周蓉蓉教授就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以及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分享。


肺癌脑转移瘤治疗,多学科共同参与是关键


目前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效果欠佳,肺癌脑转移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仅6个月,而脑膜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更低,若不经治疗,生存约4-6周[2]。现有的脑转移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主要有化疗、免疫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靶向治疗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局部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和放疗。其中,放疗是脑转移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和全脑放疗(WBRT)。SRS适宜于单发的、1-3个局部转移的患者,具有定位精确、剂量集中、损伤相对较小等优点;WBRT适用于非驱动基因突变、多发的脑转移和脑膜转移患者。而随着放疗技术的进展,采用海马保护同步增量放疗(SMART),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可有效保护患者认知功能。周蓉蓉教授指出:“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需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和参与,根据患者颅内转移数目、颅外病变情况、症状、驱动基因突变状态等进行个体化选择。”

我国脑转移瘤多学科诊疗(MDT)协作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不断探索实践。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等多个临床学科协作湖南首家湘雅医院脑转移瘤MDT疑难病会诊团队于2018年正式成立,致力于肺癌脑转移多学科治疗。团队每周四上午11:00会诊约6-10名患者,截至目前,已会诊将近600多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积累了较多关于肺癌脑转移临床诊治方面的经验。

周蓉蓉教授表示,“自脑转移瘤MDT团队成立以来,无论是脑转移瘤诊疗还是基础临床教学科研均取得了较大进步。2020年受《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特约脑转移瘤专刊,已于今年9月份出版一期。同时脑转移瘤MDT教学案例库也成功申请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计划明年申报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和相关专业学位教指委案例库。此外,还与中国科技出版社合作主译出版脑转移瘤放射治疗案例集。基础临床研究方面同样也做了很多有关脑转移机制的研究,同时也在于与AI团队合作进行大数据和影像分析,我们的目标是从医教研方面全方位把脑转移瘤MDT团队做的更好,服务于更多的脑转移瘤患者。”


合理使用放射性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全面优化脑转移瘤放疗效果


针对肿瘤乏氧细胞的影响,使用放疗增敏剂联合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甘氨双唑钠属于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是我国首次自主合成的放射增敏剂,对实体肿瘤内的乏氧细胞具有一定的放疗增敏作用。一项纳入64例多发脑转移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3],探索了甘氨双唑钠联合全脑放疗或仅全脑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随访3个月,甘氨双唑钠联合全脑放疗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控制率优于仅全脑放疗组(90.6% vs 65.6%,P=0.016);中位CNS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7.0个月 vs 4.0个月,P=0.038),两组间治疗相关毒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表明,甘氨双唑钠是一种有效的放射性增敏剂,可以提高肺癌脑转移瘤患者CNS疾病控制率,延长CNS无进展中位生存期,并对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周蓉蓉教授表示,甘氨双唑钠是国内外最早正式在临床上应用的高效低毒的放疗增敏剂,是一种有效的乏氧细胞增敏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实体瘤,如头颈部肿瘤、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脑转移瘤治疗中,可提高放疗疗效,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放疗增敏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也指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可提高放疗/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放射增敏剂[4]。最后,周蓉蓉教授指出,关于甘胺双唑钠是如何进入血脑屏障发挥疗效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证实。


专家简介


图片

周蓉蓉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后,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兼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与访问学者

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委会胸部肿瘤学组组长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常委

湖南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食管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脑转移癌学组委员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中国肺癌杂志.2017,20(1):1-13.

[2]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诊治上海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癌症杂志.2019,29(1):71-79.

[3] Y C Zeng, et al. Radiation-enhancing effect of sodium glycididazole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multiple brain metastase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Cancer Radiother. 2016 May;20(3):187-92.

[4]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 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19年版).国际肿瘤学杂志.2019,46(7):385-398.

图片

*转自医学界肿瘤频道

修改于2021年02月19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医天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