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博优诺®Ⅰ期临床研究结果发表:PK特征、安全性、免疫原性与原研药均高度相似

肿瘤医学组 绿医天地
2022年01月07日 08:26

图片

博优诺®与安维汀®在药代动力学(PK)、安全性、免疫原性的I期临床比对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27日发表于学术期刊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IF:3.224)。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PK特征、安全性、免疫原性均高度相似。


图片


背景
图片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与VEGF受体结合继而阻断VEGF信号通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血管正常化,降低血管通透性,持续抑制肿瘤生长。博优诺®是贝伐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生物类似药在安全性、纯度、效能方面均与原研药相似FDA、WHO和EMA强调要采取逐步递进的原则去证明生物类似药潜在的临床疗效,我国药监部门要求国内药企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评价过程中要逐步递进对候选药与参照药进行药学、非临床、临床比对试验研究。本期推文我们对博优诺®与安维汀®在PK特征、安全性、免疫原性的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介绍。

研究设计
图片
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Ⅰ期临床试验,纳入的112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1:1随机分配至博优诺®组(56例)和安维汀®组(56例),两组受试者分别静脉输注单剂量的博优诺®和安维汀®(均3 mg/kg)。旨在比较博优诺®和安维汀®的药物PK特征、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PK等效
图片
在整个取样过程中两药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都是非常相似的,两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峰浓度)、AUC0-t(从0到最后一次可量化浓度时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从0到无穷时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比值(博优诺®组/安维汀®)的90% CI均处于预先设定的等效性界值范围(80%-125%)此等效性界值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颁布的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规范。详见图1、表1。

图片

图 1博优诺®与安维汀®组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表 1博优诺®与安维汀®组的主要PK参数特征

图片


安全性高度相似
图片
博优诺®和安维汀®组治疗期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分别为89.3% (50/56) vs 98.2% (55/56), 与药物相关的TEAEs发生率分别为75.0% (42/56) vs 85.7% (48/56), 两组最常见的(≥5.0%)TEAEs 和最常见的(≥5.0%)药物相关TEAEs发生情况见图2、图3,两组TEAEs发生率均相似。在研究期间,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治疗中断或死亡的TEAEs发生,大部分不良事件(425/428,99.3%)是Ⅰ级博优诺® vs安维汀®:89.3% vs 98.2%)和Ⅱ级(博优诺® vs安维汀®:14.3% vs 14.3%),Ⅲ级的TEAEs两组各有1例,两组不同严重程度的TEAEs发生率也均相似。


图片

图 2博优诺®和安维汀®组最常见(≥5%)TEAEs发生情况


图片

图 3博优诺®和安维汀®组最常见(≥5%)与药物相关TEAEs发生情况


免疫原性高度相似
图片
博优诺®组所有受试者的抗药抗体(ADAs均为阴性,安维汀®组有3个受试者出现ADAs阳性,中和抗体均为阴性。



小结


该研究证明了博优诺®与安维汀®PK特征、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高度相似,研究结果为博优诺®Ⅲ期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是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重要途径。


编译:Henry    审校:Cheryl


参考文献

Zhou R, Yang J, Liu Y,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group phase I study comparing the pharmacokinetics,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LY01008, a candidate bevacizumab biosimilar, with its reference product Avastin® in healthy Chinese male subjects.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21 Dec 27:1-7. 

图片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医天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