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肿瘤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贝伐珠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二线以上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显著增加,患者耐受良好。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易转移等特点,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转移和复发,化疗是mCRC的主要治疗手段。CRC的发生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其中微卫星不稳定(MSI)与15%的CRC有关。MSI-H型mCRC患者预后较差,对化疗不敏感,易产生耐药性,一线方案治疗后进展则需要更换治疗方案。贝伐珠单抗为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已被批准用于mCRC的治疗。目前,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该研究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MSI-H型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索。
自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该研究共纳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6例MSI-H型mCRC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对照组接受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具体研究流程如图1。'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性别、肿瘤部位、转移部位、转移病灶数目、病理分化程度和治疗线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线数均为二线或三线。两组患者接受4个疗程治疗后,试验组ORR(CR+PR)和DCR(CR+PR+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71% vs 28.57%(P=0.016)和75.00% vs 46.43%(P=0.029),如图2。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图 2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中远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的mPFS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2.3个月(5.8 vs 3.5个月,P=0.003),mOS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4.1个月(16.2 vs 12.1个月,P=0.007)。
两组患者血液学反应、心血管损伤、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皮肤黏膜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反应、脱发、疲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3。'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图 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贝伐珠单抗是主要用于mCRC的血管靶向药物,临床安全性良好,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该研究结果提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MSI-H型mCRC, 可以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耐受良好,为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编译:Henry 审校:Jessie
参考文献
[1]林榕生,吴楚海,郭颖梅,等.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二线以上治疗MSI-H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国际肿瘤学杂志,2022,49(02):100-105.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