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简称长效针剂)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被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为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的方式之一。但目前长效针剂整体处方率较低,有研究指出,中国长效针剂使用比例仅为0.66%,远低于15个国家/地区平均水平(17.9%)。目前,国内多个管理政策及文件强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中应用长效针剂,但是社区医生对长效针剂知识和应用技能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效针剂在社区的应用,成为患者全面康复的瓶颈之一。为解决社区长效针剂使用中面临的十个医学相关问题,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组成本共识专家组进行编写。
共识于2022年7月29日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线上发表。
- 推荐在精神分裂症各个阶段使用长效针剂,越早使用,患者获益可能越多(推荐等级:A)。
- 长效针剂经过数十年的循证证据积累,已经被验证在精神分裂症病程的各个阶段,均能给患者带来持续有效的治疗。因此,多个指南和共识推荐长效针剂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各个阶段,存在依从性差、依从性不确定的患者及主动选择的患者。
问题二:社区患者使用长效针剂前的评估指标及考量因素有哪些?
- (1) 使用前评估指标包括常规的生命体征、躯体疾病,同时还需要评估潜在的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推荐等级:A)。
- (2) 使用前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特点、长效针剂不良反应谱及注射特点(推荐等级:B)。
表1.国内常见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特征及用法用量'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问题三:不同用药史的患者换用/ 使用长效针剂的经验是什么?
- 既往曾使用相同分子口服药物的患者,参照相应长效针剂说明书进行转换,交叉换药或视症状控制情况短暂合用口服药物;如未曾使用过相同分子口服药物治疗,通常建议进行耐受性试验(推荐等级:C)。
表2. 不同长效针剂与各种抗精神病口服药物的等效剂量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问题四:患者使用更长间隔针剂有哪些获益,以及适用人群及转换方法是什么?
- 病情稳定患者转换更长间隔针剂治疗,有助于提高依从性、改善转归、降低复发率并降低照料负担;在使用更长间隔的针剂(如≥1个月剂型)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推荐等级:A)。
- (1) ≥ 65 岁老年患者或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用药,应结合肝肾功能情况,参考相应产品说明书调整药物剂量(推荐等级:C)。
- (2) 目前所有长效针剂均无儿童或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适应证(推荐等级:C)。
- (3) 建议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稳定期或维持期接种新冠疫苗(推荐等级:C)。
【附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特殊人群用法用量:(1)老年人 推荐剂量为25 mg肌肉注射,每2周1次;(2)肝肾损害 建议在第1周以每日2次,每次0.5 mg的剂量开始利培酮口服。第2周时可以给予每日2次,每次1 mg或2 mg的剂量。如果至少可以耐受2 mg的口服剂量,则可以每2周注射1次25 mg。】
编辑:十一元 审校:核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社区应用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专家共识[J/OL].中国全科医学:1-16
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说明书(核准日期:2021年01月12日)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