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meta分析结果于2023年4月发表在《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杂志(IF:2.16)。该研究主要分析了棕榈酸帕利哌酮(PP)与长效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没有找到证据支持PP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长效利培酮。
有关PP和利培酮长效针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RCT至今已有多项发表,但结论具有局限性。一些研究认为两者疗效基本一致,但未具体到单一指标评估疗效(如针对阳性/阴性症状,PANSS缓解率,药物有效率或CGI-S评分),也未对安全性相关指标作进一步分析。 该研究解决了上述研究未明确回答的一个临床问题:长效针剂利培酮和PP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其定义的疗效指标为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有效率和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CGI-S)量表评分,安全性指标为停药率、治疗紧急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研究对这些RCT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长效针剂利培酮和PP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帮助临床医生提出治疗建议和建立最佳治疗策略。
本文数据检索于2022年4月,数据来自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ClinicalTrials.gov和PsycINFO,涵盖所有已发表的评估长效利培酮(每2周一次)与PP(每月一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以标准化平均差异(SMDs)或风险比(RRs)表示,在95%置信区间(CI)内。图1. 森林图显示PANSS总评分变化值标准平均差图2. 森林图显示有效率风险比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四项纳入2451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满足所有入组和排除标准,有效性分析显示试验终点PANSS总评分变化(SMD = 0.10, P = 0.19)或风险比(RR = 0.93; P = 0.40)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安全性方面,与长效利培酮治疗组相比,PP治疗显示不明原因的治疗中断率显著升高(35.7% vs 30.4%; RR = 1.19; 95% CI, 1.03 to 1.39; P = 0.02),总体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风险无显著升高 (TEAEs) (66.6% vs.64.8%; RR = 1.01; 95% CI, 0.94 to 1.09; P = 0.78) 。此外,与长效利培酮治疗组相比,PP治疗可能显著提高了总体治疗中断率。该研究发现PP可能并不比长效利培酮更安全或更有效。
从该研究的分析结果来看,两者疗效并无显著差异,但PP停药率可能更高(基于研究限制,该停药率结果仍需谨慎解读)。[1] ZHAO M, QIN B, MAO Y, et al. Paliperidone Palmitate versus Risperidone Long-Acting Injectabl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J].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23, 19: 7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