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CCMTV肿瘤频道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人数位居第一的恶性肿瘤,大多数肺癌患者诊断时便为老年。年龄≥65岁且拟接受抗肿瘤治疗的肺癌患者应进行老年评估。老年多维度评估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策略,发现可干预的老年问题。
虽然同步放化疗是无法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但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基础疾病,对其耐受性较低。放疗增敏剂为无法耐受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老年NSCLC放疗增敏策略
陈伟教授指出,老年患者是肺癌的高发人群,临床上对此高度关注。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代谢能力较弱,合并用药情况较多,药物相互作用复杂,因此他们更加需要低毒、耐受良好的治疗方案。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之前,更需要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然后再选择适宜的策略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此背景下,陈伟教授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评估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单一的KPS评分、ECOG PS评分等都不足以充分指导抗肿瘤治疗,我们需要使用多种工具、参数进行多维度评估,来为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在用药方面,共识推荐:老年肺癌患者普遍存在多重用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患者的肝肾功能,依据个体情况调整抗肿瘤药物的剂量。方案的选择上,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化疗方案、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等常用抗肿瘤药物领域,都有针对老年患者或老年亚组的分析结果。对于老年NSCLC患者,含铂双药方案优于单药方案。另外,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该方案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均在老年患者中表现出一定疗效,但需要密切监测不良事件。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在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中使用免疫联合治疗也显示出了临床获益,而且免疫单药治疗在老年 NSCLC 中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与整体人群相似。这些结果,包括指南中的推荐建议,都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同步放化疗是无法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标准化治疗。研究数据表明,它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不良事件和前期评估。通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的老年患者可以耐受同步放化疗。然而,大多数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对标准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低。因此,在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同步放化疗治疗策略时需要谨慎考虑获益与风险比再做出恰当的决策。对于有临床相关合并症的老年或不健康的患者,序贯方法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主席点评
专家简介
王 颖 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业务院长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法国巴黎国立卫生研究所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医师分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重庆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重庆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
陈 伟 教授
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 肿瘤二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放射生物与多模态诊疗专委会委员
白求恩医学专家委员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食管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青岛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青岛市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