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芦比替定单药&免疫联合研究进展亮相第八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

肿瘤医学组 绿医天地
2024年07月05日 08:04
图片
2024年6月28日-3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ACTOS)主办,上海市胸科医院协办的“ACTOS第八届年会暨肺癌规范化诊治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大会邀请到来自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专业多位资深专家学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共聚一堂,围绕肺癌临床诊治及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和交流。

大会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葛晖教授解读了芦比替定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研究进展。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整理,供读者参考。


图片

葛晖教授:小细胞肺癌新型化疗药物-芦比替定

在肺癌新型化疗药物环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葛晖教授对SCLC二线治疗新药芦比替定的作用机制、篮子研究和国内Ⅰ期研究进行介绍。

作用机制

芦比替定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芦比替定可以和DNA小沟中的鸟嘌呤残基相结合,诱导DNA双键断裂和RNA聚合酶Ⅱ降解,抑制转录活性;芦比替定能够调控肿瘤微环境,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和迁移,抵抗免疫抑制,并能减少血管生成。

篮子研究

基于篮子研究结果,芦比替定于2020年获FDA批准用于SCLC二线治疗。该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篮子试验,纳入美国和欧洲26家医院共105例复发SCLC,患者接受芦比替定单药治疗至进展。
主要研究终点客观缓解率(ORR)为35.2%,其中铂敏感人群(CTFI≥90天)ORR为45.0%,铂耐药人群(CTFI<90天)为22.2%;总体人群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8.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5.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3个月。
安全性方面,总体人群的安全性可接受,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血液学异常,其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6%和7%。
芦比替定的ORR、mPFS和mOS与标准二线治疗拓扑替康的历史数据相比均有优势,并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更低(图1)。
图片
图 1 芦比替定篮子研究结果相比拓扑替康历史数据有优势


对篮子研究中20例CTFI≥180天的SCLC进行亚组分析,患者ORR 60%,DCR 95%,mOS 16.2个月,与既往一线方案再挑战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提示芦比替定可作为一线方案再挑战的有效替代方案(图2)。
图片
图 2芦比替定可作为一线方案再挑战的有效替代方案

国内Ⅰ期临床

该研究旨在评估芦比替定在中国晚期实体瘤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有效性,以桥接Ⅱ期篮子研究结果。
剂量递增阶段确定芦比替定3.2 mg/m2可作为扩展阶段的推荐剂量。
扩展阶段纳入22例复发SCLC接受推荐剂量治疗,结果显示:研究者和独立审评委员会(IRC)评估的ORR均为45.5%(图3)铂敏感(CTFI≥90天)人群的ORR为50.0%,铂耐药(CTFI<90天)人群为37.5%;总体mPFS为5.6个月;mOS为11.3个月;整体安全性可耐受。总体来说,芦比替定在中国人群的研究结果和国外人群是比较一致的。
图片

图3 国内Ⅰ期临床研究结果

葛晖教授最后总结表示,肺癌新型化疗药物并不多,芦比替定作为一种新型化疗药物,用于SCLC二线治疗的疗效数据与拓扑替康历史数据相比具有优势,并且安全性可控

董晓荣教授:复发SCLC的免疫治疗进展—芦比替定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

在SCLC免疫治疗进展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分享了芦比替定联合帕博利珠单抗(LUPER)或阿替利珠单抗(2SMALL)二线治疗复发SCLC的两项研究结果。
LUPER:芦比替定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复发SCLC的Ⅰ/Ⅱ期研究
28例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复发SCLC接受芦比替定3.2mg/m2+帕博利珠单抗200 mg治疗,患者ORR 46.4%,mPFS为5.3个月,其中铂耐药患者中位PFS 3个月,铂敏感患者中位PFS 10个月(图4)。结果提示,芦比替定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是未接受过免疫治疗SCLC有效的二线疗法
图片
图 4 LUPER研究结果


2SMALL: 芦比替定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复发SCLC的Ⅰ/Ⅱ期研究
24例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复发SCLC接受芦比替定3.2 mg/m2+阿替利珠单抗1200 mg,患者ORR为66.67%,mPFS为4.7个月,mOS为14.5个月(图5)。芦比替定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用于SCLC二线治疗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图片
图 5 2SMALL研究结果

董晓荣教授最后总结表示,芦比替定联合免疫治疗在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复发SCLC患者中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疗效,超过既往单药治疗的数据,且安全性良好。



编译:Henry      审校:宛唐
图片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医天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