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一周一次,更优的CDS理念药物助力帕金森全程管理!

精神医学组 绿医天地
2024年08月16日 07:33
图片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为 1.7%,未来预计我国 PD 患者人数将从 2005 年的 199 万人上升至 2030 年的 500 万人,几乎占到全球 PD 患者的一半[1]



图片

PD全程管理的难点——运动并发症


PD运动并发症是什么?
PD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异动症。大部分PD患者经长期的左旋多巴治疗,都可能产生运动并发症。2009年一项中国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显示,左旋多巴治疗5~10年后,约57%~90%的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2,3]。 

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标志着帕金森病程中晚期的到来,这是所有帕金森患者和临床医生都无法回避的事实[4]

运动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恶化,增加医疗支出,甚至加剧功能残疾。症状波动和异动症所造成的残疾有时比PD本身的运动障碍更为严重[2]

图片


PD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PD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导致其末梢缓冲血浆左旋多巴浓度波动的能力出现障碍,纹状体多巴胺的浓度越来越依赖于外周左旋多巴的浓度,与半衰期相关的血浆左旋多巴浓度的变化对纹状体多巴胺受体产生脉冲样刺激,从而诱发运动波动和异动症[5]

图片


什么是CDS理念?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Chase于1989年首次提出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理念。CDS是指通过作用时间长的多巴胺能药物或者改进多巴胺能药物的给药模式,从理论上提供更加持续的多巴胺受体刺激。持续性的,而非间歇性或脉冲式的刺激多巴胺受体将推迟或预防左旋多巴相关运动并发症的发生[5]

CDS具有下列效用:1.减少潜在的PD运动并发症;2.改善已出现的PD运动并发症;3.调节基底节可塑性[5]

目前国内基于CDS理念的治疗药物有哪些[5,6]


图片






2024年6月18号,绿叶制药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金悠平®)正式获批上市,一周一针,是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长效微球制剂,也被认为是目前更符合“持续多巴胺能刺激(CDS)”理念的制剂,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图片

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的消除半衰期为56.4~175h,每周一次肌肉注射,7天内可维持稳定的罗替高汀释放,并可保持长期稳定的血药浓度和连续多日的持续疗效,减少药物浓度波动导致的症状波动以及不良反应。

三期临床结果显示,其用于早期PD患者,对UPDRS(Ⅱ+Ⅲ)评分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安慰剂(-11.5 vs. -5.1,p<0.001),在维持期24周结束时,评分仍呈下降趋势,显著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安全耐受性良好,整体不良事件发生谱与罗替高汀贴片相似,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硬结、直立性低血压、恶心、血催乳素降低等,多为轻度或中度,且呈一过性。

小结


  • 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是目前预防及治疗PD运动并发症的主流方案。


  • 一周一次的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是目前更符合CDS理念的药物,7天平稳释放,可有效减少药物浓度波动导致的症状波动以及不良反应。


编译:刘佳佩    审校:金春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53(12): 973-986

[2] 陈生弟.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防治策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4):343-346.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中晚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1,28(5):347-360

[4] 刘振国,万赢,张煜.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干预策略与思考[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9):641-645.

[5] 冯涛,王拥军.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4):315-317.

[6] 池洁珊,张玉虎.进展期帕金森病的识别与治疗策略[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11):964-968.

图片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医天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