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从口服药转换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哪类患者获益更多?

CNS医学组 绿医天地
2024年08月30日 03:26
一、引言
图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需要持续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防止症状复发。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LAI)相比于口服抗精神病药(OAP)可显著改善患者依从性。每月一次的棕榈酸帕利哌酮(PP1M)是帕利哌酮的一种长效针剂,能够快速达到治疗血药浓度,在给药间隔期内稳定释放。但包括PP1M在内的长效针剂在不同国家的使用率有很大差异,西方国家约为20-30%,亚洲国家约为 18%,而中国的使用率不足1%。这种差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临床医生的认知和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意愿等。PP1M已经被广泛推荐用于口服药的转换治疗,本文通过系统综述旨在确定和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口服药转换为PP1M时影响治疗结局的特定患者特征,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图片
截止2022年7月19日,本文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共纳入11项既往使用OAP治疗且当前正转换为PP1M治疗的研究(包括5项前后对照试验、4项观察性试验、1项随机对照试验和1项事后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结果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程度(CGI-S)和个人和社会表现(PSP)评分。

三、研究结果
图片
本综述纳入的11项研究共涉及4150名患者,确定了9个潜在特征。最常报告的特征是患者转换前接受口服药治疗,其次是疾病阶段、病程、地域、换用PP1M 的原因、住院史、启动注射时间、基线的PANSS和PSP 评分。结果通过PANSS、CGI-S和PSP评估,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一:不同特征组别PANSS评分减分值的比较
图片

表二:不同特征组别CGI-S评分减分值的比较
图片


表三:不同特征组别PSP评分变化的比较 

图片


表四:转换PP1M治疗获益的人群特征汇总 

图片


四、总结
图片
研究结果表明,处在急性期、病程较短、尽早注射PP1M(入院后1周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从OAPs 转换为 PP1M 治疗后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此外,本研究也发现亚洲人群能够在接受PP1M 治疗后在疾病严重程度、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等多维度获益,这也将有助于推动医生、患者、医疗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对LAI认知的改善和加强。

图片

2024年6月11日,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美比瑞®(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维持期的治疗。7月28日,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商品名:ERZOFRI®)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505(b)(2)条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是当前首个由中国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美国获批上市的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产品。


编译:秦瑞丽/金春慧    审校:金春慧


参考文献

Li Q, Li X, Ye C,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witching from oral antipsychotics to once-monthly paliperidone palmitate (PP1M):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sychiatry. 2024 Jan 19;24(1):57

图片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医天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