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七叶皂苷钠:腰椎间盘疼痛的“解药”机制揭秘

常规药医学组 绿医天地
2024年11月08日 04:38

01


研究背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如何缓解LDH患者疼痛是当下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3]。七叶皂苷钠是应用现代工艺制药技术,从中药天师栗中提取得到的三萜皂苷类衍生物。相关研究表明[4-5]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抗渗出、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且七叶皂苷钠通过鞘内注射给药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显著疗效。

02


研究设计


本研究[6]通过建立LDH大鼠模型,研究七叶皂苷钠硬膜外腔注射对LDH模型大鼠发挥镇痛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髓核组、七叶皂苷钠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开始干预,七叶皂苷钠组以0.065 mg/kg剂量干预,每3天1次,共14天。其他3组不予药物干预,自由饮食水。干预后,比较造模前1天及造模后第1、5、10、14天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检测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检测各组大鼠DRG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并检测各组大鼠DRG组织中Nav1.3、Nav1.7、Nav1.8 mRMA表达。

图片

图1 研究流程


03


研究结果



机械痛阈值

造模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机械痛阈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术后第1天髓核组和七叶皂苷钠组不同时间点机械痛阈值均低于空白组(P<0.05),但第1—14天整体呈升高趋势;与髓核组比较,七叶皂苷钠组第10、14天七叶皂苷钠组机械痛阈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右下肢机械痛阈值比较

图片



热痛阈值

造模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热痛阈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术后第1天髓核组和七叶皂苷钠组不同时间点热痛阈值均低于空白组(P<0.05),但第1—14天整体呈升高趋势;与髓核组比较,七叶皂苷钠组第10、14天七叶皂苷钠组机械痛阈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热痛阈值比较

图片



DRG 组织中 Nav1.3、Nav1.7 及 Nav1.8 mRNA表达

髓核组Nav1.3、Nav1.7和Nav1.8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苷钠组Nav1.3、Nav1.7和Nav1.8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低于髓核组,Nav1.3、Nav1.8 mRNA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v1.7mRNA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DRG组织中Nav1.3、Nav1.7、Nav1.8 mRNA及TNF-α、IL-6表达比较

图片



DRG组织中炎性因子含量

髓核组TNF-α、IL-6含量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苷钠组TNF-α、IL-6含量高于空白组,低于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DRG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

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DRG组织形态观察正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密度平均,较大呈圆形,核仁居中,质地较清晰,细胞质内存在排列较均匀的颗粒状物尼氏小体,无炎症性浸润;髓核组DRG细胞水肿明显,细胞核变形、核仁偏移,部分消失,细胞质内尼氏小体减少、颜色变浅,细胞质部分溶解,呈现出空泡样改变,细胞间隙距离增宽伴有炎性改变;七叶皂苷钠组背根神经节组织形态大体正常,多数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密度一般,细胞质内存在排列的颗粒状尼氏小体,细胞间隙略增宽,少数炎症性改变。见图2。

图片

图2 LDH模型大鼠DRG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HE,×20)

04


结论


综上所述,七叶皂苷钠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相关学者应用其骶管注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实验研究中表现出优良疗效。本研究结合DRG解剖学及相关电生理学基础,表明硬膜外腔注射治疗LDH神经根性疼痛与Nav1.3、Nav1.7和Nav1.8离子通道及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表达相关,为临床治疗LDH患者神经根性疼痛提供了依据。


编译:张宇    审校:杨阳

参考文献

[1]HORNUNG A L,BARAJAS J N,RUDISILL S S,et al. Predic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esorption in symptomatic patients:a prospective,multi-imaging and clinical phenotype study[J].Spine J,2023,23(2):247-260.

[2]Jitpakdee K,Liu Y,Kotheeranurak V,et al.Transforaminal Versus Interlaminar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Global Spine J,2023,13(2):575-587.

[3]韩杰,温帅波,徐志为,等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J]. 西部中医药,2024,37(5)66-71.

[4]杨名,裴晓华.娑罗子中有效成分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7,12(12):3138-3141.

[5]何圭国,丁丽丽.活血逐瘀通痹汤联合甲钴胺、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30(5):1017-1019.

[6]王培鑫, 赵军, 徐世红,等. 七叶皂苷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背根神经节VGSCs表达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1-5.

图片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医天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