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联合发布了《肢体创伤后水肿管理指南(2025)》[1]。该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为肢体创伤后水肿的管理提供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应对肢体创伤后水肿的挑战,促进患者的康复。
肢体创伤涵盖医源性和非医源性创伤,会致使局部血管、肌肉、神经受损,进而引发水肿。水肿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像静脉淋巴功能不全、创伤可能破坏静脉淋巴系统,导致血液或淋巴液流变学异常,从而引发肢体水肿。创伤后的炎性反应也是关键因素,创伤会触发炎症反应,促使炎症介质释放,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得血管内液体渗出形成水肿。另外,创伤或术后制动、出血以及骨髓水肿等,也都可能导致水肿出现。水肿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它会延长术前准备时间,增加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后若肿胀未得到及时处理,会影响患者预后,严重时可能出现张力性水泡、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临床上常用肿胀评估标准如下:0度为无肿胀;1度为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仍存在;2度为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消失;3度为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泡。此外,肢体周径测量、“8”字测量法等水肿评估方法也较常用。同时,MRI、生物阻抗谱、3D扫描等技术也在进一步探索中,未来将提供更精准、客观的评估手段。推荐 1:对于发生肢体创伤水肿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肢体肿胀情况的评估,并密切关注严重肿胀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100%)
推荐 2:观察患肢的外观,注意肿胀的范围、程度及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轻柔触摸患肢,评估肿胀部位的质地、压痛程度及有无波动感等;使用软尺等工具测量肢体周径,首次测量需同时测量患肢和健肢周径,以作对比观察,便于判断肢体肿胀程度,后续重点关注患肢周径,计算患肢周径差并记录;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肢体是否存在血肿、积液或深静脉血栓以及排除血管损伤等情况。(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100%)
推荐 3:肢体创伤水肿可导致张力性水泡、骨筋膜室综合征、DVT、非深静脉血栓等,应与其他疾病相关性水肿相鉴别。(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98.0%)1.局部冰敷。
推荐 4:创伤发生后,应在1~3d内,采用局部冰敷以预防和控制水肿。冰袋敷于水肿明显处,定期观察患者皮肤,以防冻伤。(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100%)
2.患肢抬高。
推荐 5:创伤发生后,应及时适当抬高患肢以预防和缓解肢体肿胀。(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100%)
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推荐 6: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标准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镇痛、心理辅导和针对性康复训练等可以缓解肢体创伤水肿。(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100%)
4.镇痛。
推荐 7:对于需要镇痛的肢体创伤患者,建议在处理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非药物和 /或药物镇痛。(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98.0%)
推荐 8:推荐使用静脉注射消肿药物(如20%甘露醇、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口服血管活性药物(如七叶皂苷钠片、地奥司明片、柑橘黄酮片)、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外用药物(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50%硫酸镁湿敷)。(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100%)七叶皂苷类代表药物七叶皂苷钠片,是七叶树科种子的提取物,其抗炎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且不依赖于皮质激素的分泌,同时能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内的血流淤滞状态、加快微循环、促进淋巴回流,具有显著的消肿作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剂型包括注射剂、片剂、外用剂型。一项包含12项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七叶皂苷钠治疗术后肿胀疗效显著,可降低术后肿胀程度评分、缩短术后肿胀时间、改善术后疼痛评分,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用七叶皂苷钠片治疗小腿外伤性肿胀、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七叶皂苷钠片联合用药可减轻患肢疼痛和快速消肿。在联合用药方面,20%甘露醇、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及上肢和下肢创伤后肿胀相关研究显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与20%甘露醇联合用药可增加消除水肿的效果,减少静脉炎并发症,效果显著。推荐 9:中医治疗肢体创伤肿胀,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为主,可采用中药外敷、内服以及手法按摩等方法消肿。(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95.9%)推荐 10:创伤发生 1~3d后,若排除深静脉血栓,则可根据肿胀程度推荐使用压力疗法,如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缓解水肿。(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1级,共识度:93.9%)推荐 11:根据医院可及性及患者经济等具体情况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肌内效贴、负压治疗、体外冲击波、红外线疗法、动静脉足泵等方法缓解水肿。(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2级,共识度:98.0%)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立即行筋膜室彻底切开减压术,最好在伤后 6 - 8 h内进行,最迟不能超过 12 h。外周淋巴水肿患者,可通过淋巴管 - 静脉吻合、淋巴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等显微淋巴手术促进淋巴液流入静脉或缩小患肢体积。下肢 DVT 患者,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可通过腔内治疗早期清除血栓,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教育患者理解肢体创伤后肿胀全过程,并告知其如何观察和预防严重肿胀及其并发症。在创伤或术后不同阶段,肿胀的表现会有所不同,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感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此外,强调术后康复锻炼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肢体创伤后水肿管理指南(2025)》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水肿管理方案。七叶皂苷钠片作为指南中推荐的重要药物,凭借其显著的抗炎消肿作用,成为肢体创伤后水肿管理的优选药物。未来,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累积,七叶皂苷钠片在临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编译:张宇 审校:杨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等, 肢体创伤后水肿管理指南(2025)[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5,27(2):93-105.*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