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简介


药物经济学组


随着我国医改的进展,“药物经济学”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和政府文件中,成为一个热点词汇。刚刚结束的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药物经济学这一学科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当人们在探讨药品控费、目录制定、招标采购、医药定价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时,经常提到:应该“使用药物经济学技术”或“基于药物经济学原理”等,那么到底什么是药物经济学,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为企业服务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



药物经济学概念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 PE)是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的一部分,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在医药领域的一种应用,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用以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以最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健康状况最大化。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般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目前最常用的是成本-效果分析,该方法的评价核心是比较目标疗法与对照疗法的成本与效果的比值。 是评价目标药品与对照品相比,是否具有“性价比”。 目前通用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指标是“增量成本效果比”,英文为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简称为ICER。 计算公式如下¹:

ICER的直观含义,就是单位增量健康结果所需要付出的增量成本。


从公式可以看出,ICER的计算需要成本和效果两个指标才可完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无形成本)。 直接医疗成本包括某种治疗方案所消耗的医疗资源,如药费、材料费、手术费、检验费、诊疗费、护理费等; 直接非医疗成本包括寻求医疗服务而直接消耗的医疗资源以外的资源,如交通费、食宿费、营养食品费等; 间接成本指由于疾病、伤残或死亡造成的患者和其家庭的劳动时间及生产率损失,如休学、休工、早亡等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 隐性成本(无形成本)指由疾病造成的疼痛、悲伤、精神创伤、紧张等非经济性结果,一般研究中不考虑该成本。


效果指标一般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来表达健康结果,那么ICER的含义就是“每多获得一个QALY,需要支付多少增量成本”。 QALY是最常用的效用指标,可以综合反映生命的“质”和“量”, 将一个人的实际生存年数换算成相当于完全健康的人生存了几年,QALY=健康效用值ⅹ实际生存时间。 而效用值的计算一般需要通过量表或文献查阅来获得,量表又分为普适性量表和疾病特异性量表,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研究中效用值均是通过文献查阅来获得。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确定了目标产品和对照品后,一般通过建模的方式进行成本和效果的比较。医药经济学评估中所说的模型,指的是决策模型,是对决策分析过程进行抽象而建立的推理框架。 为了清晰有效的支持决策,在医药经济学评估中就需要建立清晰有效的决策模型。 建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推算长期的医疗成本和健康产出,通过数学方法对长期成本和健康产出进行推算,从而能进行全面的经济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型有决策树模型、马尔科夫模型、离散选择事件模型,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疾病通常要选择相对应的模型来进行研究。


总结



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刚刚起步,现多用于评价药物治疗方案,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国家药品谈判的开展,药物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价值从企业的角度要提早应对,根据自家产品合理规划及布局,才能掌握主动权积极应对。




*文章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张楠,石学峰,吴晶.增量成本效果比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02):64-68.

[2]高胜男,刘国强.药物经济学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8):16-18.

 


撰稿人: Fendi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阅读 495